—专访图书情报档案系教师熊静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文章发表日期:2021-8-18
她深受传统文化浸润
是坚持学术理想又脚踏实地的学者
她身正为范、以德树人
是给学生以精神浸润和价值引领的师者
她低调务实、求实创新
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党务工作者
她就是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教师
熊静
熊静,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史、阅读文化与阅读史、戏曲文献学、目录学、图书馆阅读推广。自2015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均已顺利结项,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哲社项目1项。出版《清代内府曲本研究》等专著4部,教材1部,主编丛书2部,在专业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学术研究 聪明学生要做笨功夫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机缘巧合之下,熊静在硕博连读期间选择了戏曲文献学作为研究方向,主攻清代宫廷戏曲文献,这在当时是国内鲜有人问津的领域。
在清代,内廷演剧盛行,流传下来的戏曲剧本数量庞大,对这批文献进行全面梳理是项不小的挑战。中山大学戏曲研究的开创者——王季思先生常教育学生一句话:“聪明学生要做笨功夫。”熊静研究的日常,就是从做“笨功夫”起步:日复一日,一本接着一本的翻阅文献,记录比较不同版本内容信息。在这个冗长枯燥的过程中,她也曾无数次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历时十余载,熊静走访了北京、上海乃至日本等地的各大收藏机构,对清代宫廷戏曲文献进行精心校勘,发现了不少尚未被披露的珍贵文献,考证了曲本的版本序列,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范围。
近年来,当年属于“冷门”的宫廷戏曲研究领域渐成显学,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论文等不断涌现。熊静老师说:“其实去观察学术史、社会风尚的这种变迁,可能是比研究论题本身更有意思的事情。”人文学科有一句俗语:“板凳要坐十年冷”。“笨功夫”未必没有大放异彩的一日。
公益行动 以科研服务社会
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高墙,以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是熊静老师学术研究的另一面,也是上大校训精神的薪火相传。
熊静老师担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史研究专委会副主任,致力于推进阅读史与阅读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曾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2019年国际化青年人才”称号。她与青海民族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等合作,出版符合少数民族地区读者阅读习惯的书籍,熊静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归根结底是在于在族群内部形成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一定要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发生关联,这样的认同才是有根基、可持续的。“我们在学校里做学问,是对专、深问题的研究,但这些其实也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工作之一,必须重视将高深的研究结论转化为能被民众接受的普及读物,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建一道桥梁,让研究内容更多地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熊静老师还多次走入新疆、青海、重庆等地,为基层图书馆做公益学术报告,与当地学者交流。“图书馆学是一门与实践高度关联的学科,有这样的沟通平台,我们当然应该多多参与,前来听讲多是地方上的图书馆馆员、馆长,我们能从他们那里了解业界的最新动态,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研究是什么。”多走,多听、多看,保持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是熊静老师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保持思想活跃的方式之一。
三尺讲台 高标准严要求育英才
春风化雨,其乐未央。熊静老师始终将育人置于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世间百年名校无非教书育人,其本质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这是熊静老师对于大学的理解,她也在尽己所能地身体力行着。
熊静老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她的课堂上总会留出时间段与同学们讨论,让大家在思考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我觉得上熊老师的课是挺开心的一件事,能感受到老师备课认真,治学严谨。知识储备丰富的她上课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在课上我们总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这是一位学生对熊老师的评价。
“我觉得不管是课业上还是学术上,应该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坚持标准,而且必须是比较高的一个标准。”对于学生学业问题,熊静老师很“较真”。她的学生对此深有感触:“前段时间进行开题报告,老师会就主题与我们进行反复讨论,不管我什么时间给老师发送论文,都会迅速得到修改意见和回复,连标点符号、参考文献形式都不落下。有一次晚上9点多给熊老师发修改好的报告,第二天发现修订意见是在晚上11点到12点之间写下的,老师的细致和认真负责让我印象深刻。”
自2015年进入上海大学图情档系工作以来,熊静老师立足教学本职工作,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艺术;她同时担任本科生全程导师、研究生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实践。学生有生活上的困惑,熊老师也会沏上一杯茶,与同学们如朋友般聊聊天,分享看法,“希望尽己所能,帮助同学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关心同学成长,注重言传身教,熊静老师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同学们会亲切地称她为“小熊熊”老师 。
一肩三挑 党性修养润无声
2019年5月,熊静老师担任图书情报档案系党委教工支部书记一职,科研、教学、党务一肩挑。
2020年上半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春季学期课程全部转为线上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而缺少线上教学经验,是全系教师遇到的普遍问题。此时,教工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联合图情档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提升网课效率、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多次线上教学经验交流会,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跨越屏幕传授知识。
在支部工作中,熊静老师注重以党建引领业务,积极推动构筑校企联合平台。与上海图书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档案中心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围绕业务开展参观实践、业务技能培训等创新的组织生活形式。“希望让大家都能有‘获得感’,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合作,让双方的业务和党建工作,在现有的水平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熊静老师与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图情档教工党支部于2020年初获得上海大学溯源创优计划“样板支部”荣誉称号。
青年寄语 ·
作为一枚“青椒”,我理解同学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时艰难的价值选择,也理解我的同事们的压力与困境。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道路,我只能说刚刚启航,并不敢妄谈经验。惟以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回望过去的百年,国家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几代学者的经历颇足印证。我们的太老师辈,生于战乱年代,终身遭遇无数运动,真正能够静坐书桌前的时间屈指可数。我们的老师辈,生在困难时期,亲历社会转型,长期生活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环境。我想,同时面对生活的困苦和学术的追求,老师们也一定经历了无数次灵魂深处的拷问。当然,最后他们都成功了,在学术史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学贵坚持,也许就是他们传授给我的最大财富。
再回想这些年我自己的求学、从教经历,如果说稍有一点成绩,做成了一些事情,大多出于我对初心、高标准的坚持;而这些年经历的遗憾、失败,则往往由于一时的浮躁,减低对自己的要求所致。因此,我希望与同学、同事共勉的是:希望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够多一点定力。去年以来,“内卷”成为了流行词,我认为,内卷现象的发生,重要原因在于社会对于成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当我们使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的人生时,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初支持自己做出选择的初心在哪里?生而为人,大部分人注定平凡,但平凡的我们同样可以有不一样的坚持。而当我们都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而非世俗的标准去做人、做事时,多元化的选择也许会给我们打开一片新天地。这是我的老师们的心理定力,也是我希望通过修炼,能够在未来拥有的东西。
记者手记
老师的办公室很小,但书架很大,千百册书籍铺满了一整面墙。让人不禁感概:室雅何须大,有书香则矣。我们的采访就在书架旁进行,在问到有何科研成就时,老师说:“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像古典文献学,是要积累很长时间才能厚积薄发的,我年纪轻轻的,说自己在哪方面很有成就,这个是万万不敢的。”谦谦公子、温润如玉描绘的大抵就是这位老师了吧。李世民说,善战之将,无赫赫之名。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师般,无论是学习工作、抑或是谈恋爱保持平常心。平淡、安静、从容,脚踏实地。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谭丽桃 刘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