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  校历   |  邮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专访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学部(筹)教授周丽昀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文章发表日期:2021-5-31

周丽昀,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学部(筹)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是民进上海大学委员会主委,民进上海市委委员,民进上海市委社会法治专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社会法治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宝山区第八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监委首批特约监察员。荣获教育部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展示一等奖、第四届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研究生思政课”组二等奖、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个人、民进全国履职能力建设先进个人、民进全国参政议政成果三等奖等称号。

敬业乐业 她以真诚诠释热爱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这是16年前周丽昀参加学校比赛时的演讲主题,“要选择你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当时的她如是说道。2004年,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的周丽昀来到上海大学任教。敬业、爱业、乐业的教学理念,她一直坚持了17年。

周丽昀的专业是科学技术哲学。她承担了本、硕、博多门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教学,也是学校首批核心通识课与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科技与伦理》的负责人。在授课过程中,她一直践行着“用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将学术前沿和全球视野带给学生。“上好专业课是教师的本分,上好通识课则是一种本事,要做到内行不觉浅,外行不觉深。”2018年,她获得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19年,她获得了教育部首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教学展示一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次以教育部名义举办的教学展示活动。周老师表示,很荣幸能参与这个活动,相较于荣誉,她感受到的更多的还是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快乐与成就感。

尽管已经从教20多年,周丽昀依旧秉持着对教育和教学的敬畏之心,每一堂课都认真准备,及时更新,从不敢有所懈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20级硕士研究生伍佳琪说,“周老师非常有学术敏感性,备课也非常细致充分,她不会将所有知识都灌输给你,而是注重方法上的引导,训练你‘要做什么、该怎样做’的思维方式和科研方法。”通过教学影响学生是周丽昀觉得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事情,她拥有人文情怀、仁爱之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求能把握时代脉搏、与学生不断提高的“胃口”相匹配的耕耘者。

多元身份 她从小我走向大我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学部(筹)教授、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民进上海大学委员会主委……”周丽昀身兼数职,拥有教学科研、行政、党派等多条战线的不同身份。这要求她必须具有极强的战略思维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参政议政能力,以及执行力和影响力。从助力学生成长,到参与学校战略规划、学术治理以及社会服务从而惠及众人,她在践行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了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

2014年,周丽昀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2018年1月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至今先后获得“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个人”“民进全国履职能力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带领民进上大委员会获得“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称号。“党派工作是兼职,我们要以兼职的身份做好专业的工作。我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完成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服务社会的事务。虽然要求各有不同,但共同的使命还是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学校和社会服务。”她作为民进上海大学委员会主委,在“双岗建功”的过程中,一方面带动党派成员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中,通过参与“荟萃论坛”“双月座谈会”“党委出题、党派调研”等活动,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献计献策,服务学校的民主管理;另一方面履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社会职能。比如带领会员参加民进中央、民进上海市委、上海市委统战部等部门的理论研究和参政议政课题,撰写社情民意,几年来,她个人有多篇建言被上级部门采纳。在抗疫过程中,她也带领着会员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除行政和党派工作外,周丽昀还有许多社会职务,如宝山区第八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监委特约监察员。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她重点关注环上大基础教育提升与环上大科技园建设,累计提交各类意见、建议10余条并被采纳回复。其中2020年“加强环上大科技圈建设,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被列为“区政府领导领衔推进重点建议”。

在外人看来,周丽昀身兼数职,各项工作并行不悖,且小有成绩。但她告诉记者,面对多重工作的历练,在感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也不免承受时间和精力被挤压、各个条线工作的难以平衡等带来的恐慌。“虽然已全力以赴,但有时还是觉得精力有限。”面对压力,她一直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因为她知道此刻的忙碌和投入蕴含着更多更重要的价值。她严谨、自律、精准,总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因材施教 她是学生的引路人

“周麻麻”“周姐”,这是周丽昀的学生私下对她的称呼。

“每次与老师的交流总是会拓展和厘清我的思路。有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半夜12点左右给老师发邮件,她12点半就会给我回消息。”2018级博士研究生贾小琴回忆她开题经历时说道,“我毕业答辩的时候,老师正好在德国参加学术会议。6小时的时差,从我答辩开始到结束,老师一直都在线上陪着我,时刻关注我的状态。”孙楠是上大2014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当我处于发展迷茫期时,周老师教我要学会修枝剪叶,找到自己的发展重心,是老师让我成为现在更好的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推心置腹,生活上关心备至,使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仍与周丽昀老师保持着密切联系。2017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决赛阶段,孙楠联合几位已毕业的师兄师姐,一起为周老师录制了一段感谢视频,其中饱含着学生对她的爱戴与感激,是对周丽昀教师身份的最好赞誉。对周丽昀而言,这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让她时刻感受到身为教师的幸福,也为她带去继续砥砺前行的力量。

做学问与做人是统一的。对待学术,周丽昀严谨负责、毫不含糊。指导学生,她因材施教、亦师亦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周丽昀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相匹配的研究题目,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科研规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能做到学以致用。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26年前,周丽昀初尝教书育人的乐趣;16年前,她反复品味这份职业给予的甘甜;如今,她初心不改,又增添了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与成就感。从个人发展到履职尽责,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大我意识。

青年寄语

不仅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更要立己达人、兼济天下。教师这个职业是值得去成就与坚守的!

记者手记

非常荣幸此次能够采访到周教授。在与老师短暂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她对教师这一角色的热爱。她反复提到,教学科研是她最热爱的工作。纵然荣誉加身,依旧不改初心。再次谈起学生送给她的祝福视频时,她忍不住潸然泪下,我想这是一位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采访结束后,老师赠予我两本她写的学术著作,当时未来得及翻阅。在写此文稿过程中,我不自觉地翻开了这两本书,才发现老师写在书中的赠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给予学生的那种感动,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老师真的是一位乐于且善于记录生活的人,摄影技术非常赞。每次翻看她的朋友圈,都有种被治愈的感觉。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孙雪洁 李桂童

@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