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  校历   |  邮箱


春风化雨稚心暖,润物无声献青春
——专访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文章发表日期:2020-12-31 

 张文宏

张文宏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全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不懈耕耘 与中国社会学共同成长

张文宏教授研究社会学专业已经有36年的时间。1984年,他在南开大学读硕士的时候选择了社会学专业,其指导教授是中国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张文宏回忆到,费老在南开大学的演讲激发了他对社会学的浓厚兴趣,之后他便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学专业作为自己愿意终身为之奋斗的领域。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张文宏就到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他在那里工作了13年后,又再次回到了母校南开大学。在南开大学工作了一年多后,他前往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便来到了上海大学。

在谈到“中国自己的社会学”时,张文宏表示,社会学起源于西方,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中断了十几年,直到1979年才迎来重建。因此和国际社会学相比,难免存在一些差距。所以,在80年代中国重建社会学的时候,更多的是引进和吸收西方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用来搭建初步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

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学,张文宏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几次访问美国。比如,他曾两次到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和进修。最近这些年,他又把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地区和国家,与西欧、北美、亚洲的一些知名高等院校的社会学院系,比如杜克大学、布朗大学、芝加哥大学、首尔大学、东京大学等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关系。

与学生在美国布朗大学访问期间合影

在中国的社会学重建四十多年之后,张文宏觉得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建立自己的社会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时代。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于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张文宏认为,我们要从和西方的交流和对话当中,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和经验的总结中,提炼出中国的社会学理论,并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这是当代社会学者面临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

 

观往知来 助力上大社会学蓬勃发展

张文宏2004年来到上海大学,距今已有16个年头。实际上,在来上大之前,他已对上海大学有了深刻的了解,特别是上海大学的社会学学科。“在20年代,上海大学被称为'红色学府'的时候,社会学系就是当时老上海大学一个很重要的系。”

1923年秋,国共合作建立的上海大学设立了社会学系。首任系主任瞿秋白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主,着力于劳动问题、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的研究。1927年,社会学系随上海大学的解散而终结。1980年4月,经上海市高教局批准,国家教育部同意,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重建的社会学系。

1994年新上海大学组建以后,钱伟长老校长经常邀请费孝通先生来上海大学讲学,以扩大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影响力。费孝通老先生于1999年在上海大学建立了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并一直担任中心主任,其目的就在于先将上海的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清楚后,继而能够给其他的省份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模式。费老倡导的这种“从实求知”的治学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田野调查

“所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一直重视社会调查和经验研究,一直重视从田野调查中来发现社会当中的真问题和国家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产出高质量的学理性和学术性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对于上海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证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张文宏在谈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治学风格时这样说。

张文宏担任社会学院院长

张文宏对上海大学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这不仅仅因为费孝通先生是他的启蒙老师,更因为他本人希望能够继承大师的学风,继续为中国社会学研究奉献自己的力量。

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群贤毕至,红色基因构成了社会学院最宝贵的精神遗产;1980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学科迎来了重建;90年代中期,社会学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张文宏立足时代,对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也提出了未来的规划:“我们一直想把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或者说学理性的研究和决策咨询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作为经世致用的社会学学科建设。我们一定要对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才不愧于这个时代。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推动新时代的社会建设,使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也希望社会学院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打造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新都市社会学学派,努力建成一流学院。”

 

亦师亦友 与学生建立良好互动

张文宏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就是四个字——教学相长。“我一直觉得教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我也相信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当中,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和进步。正是由于这一初衷,我在天津社会科学院从事社会学研究十多年后又重新回到了大学。”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张文宏始终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他希望自己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当中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将自己几十年来为人为学的体会,有的是经验,有的可能是教训,传授给学生。“我觉得跟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对他们道德的培养、做人的培养比做学问的培养更重要。因为只有拥有良好的品质和品格,人才能在道德层次上成熟起来,才能符合这个社会的需要。那么,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抓住各种机会,才有可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是这样看的。”

张文宏额外关注跨专业的学生。学院有许多博士生是跨专业过来的,张文宏会特别关注他们。一方面,他认为跨学科的学生在社会学这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素养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补课;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这些跨专业的学生,能将自己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所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学的知识交叉融合起来,将其原来的优势和社会学学科的优势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张文宏说起了一位印象深刻的学生:“比如我有一个学生,曾修习心理学。她在博士学习时,就能够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社会学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如今,她毕业已经十多年了,已成长为有一定影响的青年学者。她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与我合作的三篇论文和一部著作分别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

张文宏的教学理念是不唱独角戏,多与学生互动。在上课的时候,他都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不会只把学生当听众。在本科生的教学当中,张文宏每节课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跟学生讨论,看看学生有什么问题。因为社会学是面向现实的学科,他特别想听一听学生对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观点。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创新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

本着“教学相长、互动沟通”理念的张文宏教授荣获2020年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从教以来,他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在他的带领下,社会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上成绩显著。张教授所指导的博士后研究员项军认为张院长为人谦和、对人友善、慷慨待人,为学生竭尽所能。张教授不仅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也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家庭。张教授为学院发展殚精竭虑,尽力提升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影响力。

青年寄语:

不必急于做出选择。年轻时要允许犯错,多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和自由的探索,最终把自己的兴趣和国家社会的需求匹配起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

记者手记

我们到达办公室的时候,张老师还在进行科研工作的研究,四周是近一米高的书墙。我们被张老师认真刻苦的精神所感染。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张老师都非常耐心地回答所有的问题。他在提到费孝通先生时十分尊敬,而提到学生的时候脸上会不自觉的微笑,提到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发展时更是展示出其宏伟的远景规划。本次采访让我们受益良多,很荣幸能够采访到张老师,也希望自己能够向张老师学习,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段思悦

@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