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陈秀猛
全国特等奖3人,全国一等奖5人、二等奖57人、三等奖95人……
这一连串的数字来源于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获奖名单。陈秀猛和自己的教师团队一起组建了指导团队,为上大学子打造英语方面的竞赛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仅是由陈秀猛担任组长的外语学科竞赛指导小组所取得的多项成绩之一。外语学科竞赛指导小组自2016年成立以来为上大学子打造了广阔的展现自己外语能力的舞台。每年都有学生在市、地区及全国大赛上获得大奖,为上海大学赢得荣誉。
授课有方,因材施教
——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要做到Advance with the times(与时俱进)。”翻开陈秀猛的教学笔记,挺拔有力的字迹背后,是他对教学的专注。
作为专业课教师,陈秀猛教授的课程涵盖了国际化特色班、留学生通识课、少数民族预科等多种学生对象。他教授的《英语中级口译》课程是上海大学第一批研究型挑战性示范课程,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的特色示范课。
“始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心上,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科学把握上课节奏,更好地发挥‘师者’作用。”这是陈秀猛一贯的风格。
心灵启航,全面发展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航者
要做合格的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只是第一步,还要加强思想引导、思政教学,做学生心灵的引航者,启发他们如何做事做人,引导他们规划人生道路,向兼具知识、技能、品格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向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思政主题在服务教学目的的同时需要做到不刻意说教,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与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在思想感受上进步提升。这种思想感受上的提升表现为同学在未来思考问题的层面及视野的拓展。就比如我们演讲训练一样,每周一个主题,都从自己、学校到国家和世界多方视角进行阐述。同时,也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其中,从而有助于判断自己,为将来定位。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如果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党和国家的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助力,以及自身发展对党和国家进一步发展的贡献时,我想这样就应该算是对同学们在思政方面积极成功的引导了。”
坚定理想,党性使然
——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作为一名老党员,从普通党员,到党支书,到目前英语系党总支书记,陈秀猛对党的知识理论的学习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涉及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时,他认为对中国学生而言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留学生则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卓越的当代实践,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和平、友好、负责任的大国。目前各门课程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同向”,陈秀猛便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并以此作为教学方面新的探索方向。
“我曾听说陈秀猛老师的课堂不止能学到英语。我依旧记得第一次品味中美两位领导人的致辞中对中美关系的积极态度。我依旧记得谈起国际关系,陈老师介绍‘修昔底德陷阱’时的慷慨激昂。我依旧记得每周查阅演讲稿主题资料时,对自身、对国家、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中国国情的我,感受到了对于国家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感谢这门有特色的英语课,如今回忆起短短十周的学习,我依旧回味无穷。”一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对笔者说道。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为人师表,陈秀猛深感责任重大。他始终认为,为人民而教,为祖国而教,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追求、价值所在。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为人民而教,为祖国而教,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追求、价值所在。
记者手记
十分荣幸能够采访到陈秀猛老师。陈老师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教师。通过和陈老师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英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学科,从事英文教育研究、教学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并投入很大的热情与心血。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我们需要立足于跨文化的视角,不断吸收国内外文化元素,并与专业进行有机结合。陈老师认为服务教学目的是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与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感受上进步提升。陈老师希望同学能够在未来思考问题的层面及视野上予以拓展,从自己、学校到国家和世界多方视角进行阐述,判断自己的位置,努力精进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打磨历练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本文记者专访陈秀猛老师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曹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