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  校历   |  邮箱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为上大育青禾

                                                       ——专访悉尼工商学院教师胡笑寒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文章发表日期:2020-12-7

她,言传身教,陪伴学生成长;她,以人为本,建设学科之梁。书本充实了岁月,笔墨丰富了灵魂,有人看到她日夜忙碌的身影,更多人看到的是她年轻的心。种得桃李满天下,心为上大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一笑化解冬日寒,便是她的名字——胡笑寒。

胡笑寒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

//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

//上海大学管理创新服务奖(个人)一等奖

//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上海大学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上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持续进步,建设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新高地,在全球打响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教育品牌,是胡笑寒最大的心愿。

在她的身上,时常能感受到一种温和平静又不失力量的气韵。书香墨韵的熏染,与近20年育人之路的沉淀,让胡笑寒在面对学生时,总是那样亲切温柔、令人安心。她的朋友圈的动态中,几乎每一条都与校园、学院、学生有关。于她而言,在校园与学生相处的时光便是最美好,也是最值得纪念的。

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和有说服力的成果建设了学院良好的口碑,广受学生信赖。在上大任教的这十几年,她心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育人”二字。

年少的梦想,亦是青年之选择

胡笑寒在青年时代,便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了清晰的规划。出于对学术的热爱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憧憬,她在获得了保研资格之后,便进一步加大自身理论和实践的输入,为考博做准备。泡图书馆早已成为她的习惯,她说:“那时候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成为了好朋友,因为最早到,最晚走,还把座位都默认固定啦”。

每当身边的同学、朋友遇到困难,热心的她总会第一时间施以援手。受到父母的影响,大二那年,胡笑寒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爸爸妈妈都是中国共产党员,他们对工作的投入、面对困难的坚毅和他们在朋友中得到的尊重深深地影响了我”。2003年底,胡笑寒博士刚一毕业就来到上海大学任教,投身到了教育事业。“我记得特别清楚,来上大的第一天是2003年11月13号”,她说。

管理学出身的胡笑寒,做过各类企业的管理咨询案例和项目。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背景下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她逐步发现了自己的胜任力。她说:“全球教育环境和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与迭代,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注入了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她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这项工作的价值。在她眼中,这项工作是承载着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重要HUB。

从事学生教学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需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经历了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她对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上海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近20年,胡笑寒身上始终坚守着青春时期立志教书育人的初衷,她对每一位学生都付出全心全意地关心与帮助。在她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教育都是无比重要和珍贵的。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作为教师,她在任何时候都应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这是天职,更是坚守。

胸怀工匠心,做学科建设奋楫者

作为学院的副院长,她以工匠精神深耕教学管理,以及推进人才培养品牌建设。

2019年,她配合院长带领学院团队积极申报,获得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担任2019年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

建立了以“移动互联的信息管理”、“工商管理+ 新技术、新服务、新营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互联网金融”为特征,以“四梁八柱”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五年间学院完成校级以上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91项,其中完成市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3项,位于全校院系前列。

在学院AACSB认证期间,负责AACSB认证中的关键环节即AOL(学习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实施与管理保障。

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与多轮报告反馈,精心打造《AOL工作教师手册》。

建成对标国际一流商学院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学院获得AACSB认证的重要保证,胡笑寒从数据、行动和最佳实践上来为学院成为全球前5%的商学院保驾护航。

悉尼工商学院AACSB认证现场

亲历学院AACSB认证的七年岁月,是她心目中最难以抹去的记忆。她说:“这是工作中引以为豪的一项成果。在PRT现场访视官向我们表示祝贺时的场景让我难以忘怀。”一路走来,她与学院共同成长着。

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胡笑寒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并带领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立了以“一个真实的项目,五个联动的课堂,高度互动的商业案例”为抓手和界面,实现“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人才输出、学术研究、生态资源和有价值的创新项目反哺“发展共同体”。

2019年,在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中澳合作办学联盟,胡笑寒担任秘书长。她将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通过搭建高校和同行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实现价值共创。胡笑寒完成《中澳合作办学调查报告(中英文)》、多次代表学院在国际教育年会中发表主旨演讲;组织、承办和主持2019年国际教育年会“中澳合作办学论坛”,吸引来自国内外政府官员、国内外高校校长和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者百余人参与现场研讨,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疫情防控期间,胡笑寒与同事们积极组织中澳合作办学联盟联盟成立一周年暨疫情防控对大学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线研讨会,吸引来自海内外百余人同行参加,并得到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首肯与支持。2020年10月31-11月1日,她带领团队成功在线主办第二届中澳教育论坛并实现网络直播。胡笑寒与同事们以新时代中澳教育的走向和展望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研讨,通过网络直播千余人在线参与互动交流:乌卡时代为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新发展。

中澳教育论坛在线直播互动交流

2018年,胡笑寒带领团队成立了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首家建立在院级教发中心,她将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与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相结合,一方面推动教师分类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内引外联形成了悉商的教学方法研讨输出模式,为同行的学习交流创造了条件。

因为热爱,所以不畏艰难险阻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她最放心不下的仍然是学生。面对疫情的不确定,她坚定信念,全力保障教学实施与授课质量。为了做到更好,她强迫自己成为一个“专家”,线上授课的空隙仍在密集地学习,从在线教学的技能和方法设计到在线教学的考核,只是为了让自己心里有数。她通过和同事积极交流来带动所有教师和教学管理团队用智慧来共克时艰,“现在想起来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正式开课前,她给所有老师写了一封信:

疫情期间网上授课时,她鼓励同事们:“相信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想起这段开不完视频会,回不完微信群,放不下在线课,一起走过的日子! ”

 

疫情期间,悉尼工商学院:

于3月3日冬季学期复课首日31门课线上授课,授课教师109人次,学生2785人次;

冬季学期在线网络课程门次数235门,22课程团队,四周开课2614节;学院线上公开课 25位教师26门课次,4门课程面向校友开放;考评办听看课门次数117 ;A-以上比例30%;质量满意度96.58%;

冬季期末考核:线上统一考试49门次(8门课程)、教师自主考试114门次、返校考试72门次;

3月30日上午,2门课程 共575名考生进入云考场,开启云端大考;

春季学期本科有192门次,pathway有93门次;

2019-2020冬、春、夏共开课520门次,其中本科开课311门次,Pathway开课209门次;

随着线上课程准备完善、直播设备熟练应用,直播课程在大幅度增加,总计386门次,占比74%;

2019-2020冬、春、夏三学期执行线上考试的课程共202门次;

一组组数字背后,是岁月静好,更是责任使命、负重前行!

胡笑寒从没忘记当年决定做一名教师的初衷。她说:“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学任何时候都不可以缺位,办法总比困难多”。她想,作为教师面对新的挑战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意志,也一定会影响到学生。学院党委对她的评价是“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堪称楷模”。在胡笑寒眼里,教学工作是每一位同学的终身发展的基石。她认为,作为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更要积极地为育人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先进的理念。

教师的快乐是一种艰难的快乐,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快乐。因此,尽管工作越来越忙,尽管意外总是应接不暇,胡笑寒始终不计得失,在坚持教书育人这件事。在享受这种艰难的快乐的同时,她也把教育视为一项使命。在她看来,学正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而她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地照亮学生的每一段路。

以胡笑寒为代表的老师们,他们以细小而琐碎的工作为学科建设添加着一砖一瓦,为学生编织出一条条通往光明未来的小舟,这便是作为教师的高光时刻。

青年寄语

青年应秉承“立志,爱国,行天下”之信念,青年强则国强,每一位青年都有理由去担当起这份责任,在实践中历练,在探索中求知,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不负学校与祖国的期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记者手记

十分荣幸能够采访到胡笑寒老师。与胡老师的会面是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她带领我们到学院的各处参观。当她穿过一扇扇门,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这里的教室、咨询室、考场、可书写墙壁,甚至是楼梯时,我才发现这里的每一个细小角落她都在关心着。我想,于她而言,这早已经是第二个家。

在与胡老师的交谈中,能够感受到她非常注重学生的开拓视野与学习兴趣,始终以包容的态度和非凡的智慧来面对着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和不可能。在新闻传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学习借鉴这样的国际视野与探索精神,在全方位的学习探索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本文记者专访胡笑寒老师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师萌 额伊勒斯格

@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