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机自学院办公室主任汪斌老师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文章发表日期:2020-11-20
育人二十五载,一朝改换身份
1984年,刚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汪斌被分配到当时是上海市属重点大学的(原)上海工业大学工作。家中的父亲与姐姐都是教师,受到家人影响的缘故,汪斌也对成为一名老师心向往之。从1984年至今,他见证了(原)上海工业大学到如今上海大学的发展,在与上海大学一同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职责与工作重心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2009年是身份转变的开始,当时的汪斌是机自学院分管教学的教研室副主任。前二十五年,他的主要工作都在教学和科研上。可这一年,机自学院的自动化系刚好需要一个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更偏向于行政管理,与原本的教研工作相去甚远。当时的汪斌也是有所顾虑的: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作重心也是放在学生身上;而办公室主任则需要管理好整个部门的工作,与教师队伍的联系更加密切,职责也更加重大。
汪斌回家征询了爱人的意见。爱人笑道:“你呢,前边25年已经自由得够久了,你要想去,我也是全力支持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汪斌最终选择了担任办公室主任。当时的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外人士被委以这样的岗位,是学院领导对自己的重视和信任,这令他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欣喜。从此,汪斌在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从自动化系的办公室主任做到了机自学院的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是联接学校与学院师生的纽带,是一个综合服务的管理部门,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和协调左右的枢纽,是全院正常运转的保证。“办公室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支点,学校所有相关部门和学院的联系都要通过我们进行传达,安排工作和分派具体任务。”汪斌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办公室主任就像是院领导的助手,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和妥善处理,对于突发事件要及时应对、妥善解决。
很多人认为办公室主任是一个教辅岗位,是服务师生的一个岗位,可汪斌认为服务好师生只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主任的基本要求。他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办公室主任,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到管理工作,带领办公室团队提升整体形象,协助学院做好各项工作。“我理解的工作运转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陀螺式的运转,在原地平稳地运转;另一种则是车轮式的运转,朝着某个既定的方向不断地前进。同样都是运转,但这两种方式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整个办公室的努力让学院按照车轮式的运转朝着正常的轨道不断前进。”
细节点滴,成就职业生涯中的闪光点
说到这十年担任办公室主任以来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让汪斌印象深刻的都是刻在细节里的小事。公平、公正是他的工作态度。他在工作中发现,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有一个量化指标,教师工作包括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科研以及一些其他工作等等,量化标准不一,计算结果也不一样,科研的教分比教学的教分来得更多,这有可能会影响部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汪斌成为系办公室主任后发现了这个计算上的问题,及时与领导进行沟通,提出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这三类应该分开计算教分,以更平衡地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分配制度从2010年在机自学院开始实施,更大程度上地保障了院里教师们的利益。
2018年夏天,机自学院遇到了校区搬迁的大事。当时学院在延长校区共有300多名教师、1000多名研究生、还有大量的实验器材。人倒是好办,那么学生的行李、办公室的各种用品、实验室的器材呢?如何在5月下旬到7月中旬这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将这么多的物资全都搬运到宝山校区?
汪斌笑着说:“庆幸的是,我们做到了!我非常自豪,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还获得了校领导的表扬。我们当时搬过来的时候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我们就用试验台当办公桌,我们当时开会就是用的实验里的方凳子,包括我们现在的会议室还是用原来的试验台。”整个搬迁的过程中,运了500多个卡车车次。以汪斌所在的机自学院办公室为例,不到七点钟就开始搬迁,所有的器材在运到宝山后立马进行卸货、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当天下午就能够保证学院的工作正常进行,可见搬迁效率之高。
建言献策,尽己本分
除了担任学院的办公室主任之外,汪斌还曾担任过学院的工会主席。汪斌认为,学校的教代会制度在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权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工会主席,他积极主动带领学院的教代会代表向学校递交具有实际意义的提案,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
2013年汪斌提出了一个关于学校教师帮困基金的提案。当时,他发现有很多经常生病或者家庭困难的老师没有在教师帮困基金的覆盖范围内。因此,他向学校建议“加大帮困范围,提高帮困力度”。后来学校采纳了该提案,为一些家庭困难的老师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也让帮困基金更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自从我成为办公室主任之后,有一点我是一定要坚持的,那就是我在的办公室中午绝不闭客,我吃饭的时间和办公室其他老师的吃饭时间错开来,这样就可以保证如果有学生来办公室办事,一定能够找到人。”汪斌坦言这个小小的举动是受到以前教研室主任曹老师的影响,“曹老师当时分管的是学校的科研处。他当时就说所有科研处的门都要打开,不能关掉。关掉就是跟别人有距离,办事情也不方便。”因此,汪斌担任办公室主任以来,一直坚持着这一原则,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尽可能地为师生提供便利,多为师生着想,“这是我的本分!”
三十多年来,支撑着汪斌在工作岗位上一直不断前进的动力是来自于领导的信任、师生的认可和家庭的支持。“我觉得只有像车轮一样不停地前进,整个学院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去追寻新的目标,实现新的目标。”
青年寄语:
希望年轻人都能沉下心做事。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既承载着接续奋斗、载梦前行的使命,也肩负着开源活水、立德树人的担当。
记者手记:
十分荣幸能够采访到汪斌老师。通过与汪老师的交流,让我们对办公室主任和办公室工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在此之前,我们并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工作的“重”、“苦”、“难”还有“杂”。
在与汪老师交流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自己所在办公室的一个小小的规定——中午绝不闭客,这为中午来办公室办事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或许这在汪老师他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于我们学生和老师而言却是真正能带给我们温暖的举动。正是从这些点滴细节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服务师生的真诚与用心。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丁合蓉、邓晓庆
选送: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